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

擾人的經血量多,腸功能障礙,以及膀胱症狀

毓芳今年53歲,最近三個月來經後經血咖啡色點滴不盡多日,經期腹部悶痛,且左下腹按壓有腫塊。照了腹部超音波後發現子宮肌瘤5公分,沒有貧血。西醫說三個月後複診再照一次超音波追蹤檢查肌瘤大小,但經血點滴及腹部悶痛的症狀讓她很困擾,於是來中醫就診。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後,經血正常五天結束,經痛的症狀也消失了。


子宮平滑肌瘤,也稱為子宮肌瘤,是由子宮肌層引起病因不明的良性腫瘤。
子宮平滑肌瘤通常發生在育齡婦女中(50-80%的女性在50歲時發現),而在美國,非裔美國女性比白人女性更常見。
以子宮肌瘤內或與子宮相關的位置來分類。
大約25%的子宮平滑肌瘤有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
子宮異常出血,特別是月經量大的出血。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會有易疲倦,頭暈的症狀。
正常鐵,總鐵結合能力,鐵蛋白,平均血球容積的參考值為
1. Fe(Iron)鐵,參考值為50~150 ug/dl
2. TIBC 總鐵結合能力,參考值為259-402ug/dl
3. FERRITIN鐵蛋白參考值為-男:16-323,女:7-283 ng/mL)
4.   MCV平均血球容積參考值:80~100 fl
太低則為缺鐵性貧血。
盆腔或腹部壓力,腸功能障礙和膀胱症狀,尤其是較大的肌瘤。
大多數平滑肌瘤在絕經後退化。

盛行率

育齡婦女,在四十歲達到頂峰。
美國50歲以上患有平滑肌瘤女性佔70-80%,35-49歲女性中有50%患有平滑肌瘤。
51%未事先診斷為平滑肌瘤的女性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平滑肌瘤。
常規產前超音波檢查發現8-18%的女性患有平滑肌瘤。

評估

偶然通過盆腔檢查觸診,或超音波檢查中發現。
臨床上有月經過多的患者,特別是如果存在骨盆壓力。
超音波通常用於確認臨床診斷。
如果子宮大小<12週妊娠或重量<300 g,單獨進行臨床檢查可能不能確診子宮平滑肌瘤。

風險因子

未產婦
月經初潮較早
月經頻率增加
痛經史
有子宮肌瘤的家族史
非洲人後裔
肥胖
年齡40-50

病理
假設發病機制
對子宮肌層的損傷導致生長因子的產生,導致細胞增殖,減少細胞凋亡和增加細胞外基質的產生。
細胞外基質產生發展成纖維瘤。
血管生成失調,可能與月經量大的症狀有關。
複雜的染色體重排可能與子宮平滑肌瘤的發展有關。

分類



主訴

只有約25%的平滑肌瘤有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
異常子宮出血,尤其是重度月經出血
盆腔或腹部壓力
其他可能的症狀
性交疼痛
偶爾會出現尿失禁或排尿困難等泌尿系統症狀,尤其是肌瘤較大時
便秘 
疼痛很少出現,如果存在則表明變性,扭轉或相關的子宮腺肌症
(4 DsDysmenorrhea, Dyspareunia, Dysuria, Dyschezia)


西醫治療


藥物治療

似乎沒有任何醫療處置方法是確定長期治療有效的。

非類固醇消炎藥一般可以有效治療痛經,但沒有研究證明子宮肌瘤特異性療效。

避孕藥通常可以控制與子宮肌瘤相關的異常出血的初始治療。

傳明酸每日三次1,300毫克,最多5天,可減少肌瘤患者的經量過多。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作用劑可用於在切除手術之前縮小平滑肌瘤,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劑可改善血液學參數,減少術前2-3個月出血時的手術時間,術後疼痛和住院時間。由於假絕經和骨密度降低的風險,使用一般限於<6個月。如果計劃治療期> 6個月,考慮在GnRH治療1-3個月後加入劑量相當於更年期激素替代療法的低劑量激素類固醇。

米非司酮可減少重度月經出血並改善生活質量,但可能會增加絕經前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內膜異常組織學。

Ulipristal acetate可控制子宮出血,減少症狀性肌瘤患者的不適。

手術治療

子宮切除術可作為不須保持生育能力的女性有症狀的子宮肌瘤的明確治療(強烈推薦)。

提供子宮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作為一線保守手術療法,用於治療症狀性黏膜下肌瘤(強烈推薦)。

子宮切除術或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替代方案,以考慮選擇的子宮肌瘤患者:

腹腔鏡肌消解術適用於有症狀的壁內或漿膜下肌瘤的婦女,她們希望保留子宮,但不期望未來仍有生育能力(弱推薦)。

子宮動脈栓塞治療有症狀的子宮肌瘤患者,希望保留子宮(強烈推薦)。

如果子宮腔沒有明顯扭轉,並且未來沒有懷孕的須求,可以子宮內膜消融(ablation)治療出血症狀(弱推薦)。


資料來源:資料整理自Dynamed

中醫治療


證型分為痰濕阻蘊型、氣滯血瘀型、氣機鬱滯型。
1.       氣機鬱滯型用藥爲白芷10 g、小茴香15 g、薏苡仁15 g、三棱25 g、莪朮25g、丁香15 g、川楝子15 g、木香10 g、枳殼15 g、青皮10 g
2.       氣滯血瘀型患者用藥爲桃仁15 g、丹皮20 g、芍藥15 g、雲苓20 g、桂枝15 g、沒藥15 g、乳香15g
3.       痰濕阻蘊型用藥爲制半夏20 g、茯苓15 g、陳皮15 g、川芎15 g、三棱25 g、青皮10 g、香附10 g、莪朮25 g、蒼朮10 g、木香10 g、甘草10 g。藥物均混合煎熬,將藥汁熬至400 ml 左右後,分兩次早晚服用,連續用藥3 個月。

資料來源:中醫辨證治療多發性子宮肌瘤的療效觀察,劉西川,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7 4 月第17 卷第4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名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最初見于《金匱要略》中,方由桂枝、牡丹皮、茯苓、桃仁、芍藥等組成,具有溫經通絡、緩消癥塊的功效,是臨床治療瘀阻胞宮的常用藥物。方中桂枝辛溫,溫通經脉;桃仁性苦,活血化瘀;芍藥、牡丹皮微寒味苦,凉血活血化瘀,幷且芍藥可緩裏急而止痛;茯苓甘淡,健脾祛濕,扶正祛邪,諸藥共用達到活血祛瘀,緩消癥塊的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桂枝茯苓丸具有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促進組織局部的血液循環,抑制腫瘤生長(與幫助誘導子宮肌瘤細胞凋亡有關),促進增生性病變吸收等作用。臨床試驗對照組患者在月經來潮的第1 天給予米非司酮片;治療組患者給予米非司酮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結果顯示,應用桂枝茯苓丸治療組在血紅蛋白和子宮肌瘤體積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應用桂枝茯苓丸治療子宮肌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及體徵,縮小子宮肌瘤的體積,改善貧血狀態,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資料來源:桂枝茯苓丸治療子宮肌瘤45 例療效觀察,何穎,中醫臨床研究 2017 年第9 卷 第8

中世紀修道院的草藥庫 這個系列將會陸續和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芳香草藥精油的應用 一、防疫的芳香酒精噴霧  1. 組成  馬鬱蘭:萜品烯-4-醇  波旁天竺葵:香葉醇、牻牛兒醇  馬告(山雞椒): 檸檬醛、香葉醛,與橙花醛  檸檬:檸檬烯  2. 調配方法: 四種精油各五滴,溶...